聯系人:李老師
辦班聯系電話:18637200877
Q Q :499816499
微信:18637200877
郵箱:499816499@qq.com
地址:林州市林慮大道西段
網址:www.extprudhomme.com
歷久彌新的紅旗渠精神培訓
是什么東西在撞擊我們的心靈?是什么力量讓大家如此激動?是那歷久彌新的紅旗渠精神在感染著我們,在激勵著我們。學員們都感覺這次異地教學不虛此行,回去后要好好工作,遇到困難再也不怕了,有什么困難會難過修紅旗渠呢?!
紅旗渠的來龍去脈
林縣修渠,始于悲壯的干旱歷史。一部林縣志,滿卷荒旱史。
地處太行山脈的河南省林縣人民世代飽受干旱缺水之苦,十年九旱。民國九年大旱,黃崖泉的泉水只剩下香火頭那么大,水小得可憐。大年三十,年過六旬的桑林茂老漢起五更爬上黃崖泉,想趁早挑一擔水回家過年。挑水的人很多,一直挨到天黑,他才接滿一擔水?;貋淼穆飞?,桑林茂小心的挪著步子,生怕灑出一點水。他新過門的兒媳婦王水娥,看到公公擔水一天還沒回來,就出村去迎接。由于天黑路滑,新媳婦的腳又小,接過擔子剛走了幾步,一不小心被石頭絆倒,一擔水倒了個精光。新媳婦自責難當,在大年夜上吊自盡了。桑茂林老漢在大年初一埋葬了兒媳,帶著一家老小,踏上了逃荒路,從此再無音訊。
1954年,26歲的楊貴從安陽地委來到林縣當縣委書記。當時林縣是河南窮的縣之一。他走遍全縣搞調查研究,發現林縣大的問題是缺水。于是帶領全縣興修水利,對農業的發展起到了明顯的作用。
1959年,又遇大旱,林縣境內的河流全部干枯。楊貴帶領大家找水源,發現濁漳河的水源充足,但是由于林縣境內的漳河地勢低,無法引到修好的水庫和渠道里來。只有從20多公里以外的陜西省平順縣引漳河水過來,即引漳入林。楊貴向上級申請引漳入林,得到同意,但是國家沒有錢補助,因為那個時候國家也很困難。
引漳入林,干還是不干?縣委一班人統一了思想,還要交由老百姓討論。不干,就繼續苦熬;干,就得苦干。老百姓不愿意苦熬了,愿意苦干。于是,上世紀60年代初,林縣人民逢山鑿洞,遇溝架橋,逼水上山,以“劈開太行山,修建紅旗渠”的壯舉,用十年時間,土法上馬,引漳水入林,在太行山上修建人工天河,從根本上扭轉了世代干旱缺水的局面。修成后的“紅旗渠”被稱為“世界第八大奇跡”,這條“人工天河”,總干渠70多公里長,干渠支渠蔓延1500多公里長,削平了1250座山頭,架設152座渡槽,開鑿211個隧洞,挖砌土石2225萬立方米,如果把它們壘成高2米、寬3米的墻,可以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……